来源:《光明日报》10-22 薛澜
在过去20年里,清华大学公共管理教育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秉持校训“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”和院训“明德为公”,扎根中国大地,借鉴国内外一流MPA教育经验,结合本校学科建设特色,大胆探索MPA教育改革创新途径和方法,取得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清华MPA教育明确了培养目标的新定位,把握教育内涵的新变化,探索教育方式的新方法,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清华MPA教育模式。
回应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需求——“中国特色、国际视野、清华品牌”这样打造
清华MPA教育的创建和发展,积极回应国家发展与全球治理需求,旨在培养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高层次、应用型专门人才,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同行,逐渐形成了具有“中国特色、国际视野、清华品牌”的MPA教育体系。
2000年,清华大学成为全国MPA教育首批试点院校并率先成立了公共管理学院,2002年迎来首批180名MPA同学。学院从国内外广招英才,吸引了一大批公共管理相关领域的高水平学者任教。一方面,与国际上顶尖公共管理学院(如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)和国内兄弟院校建立合作关系,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公共管理学科建设和MPA教育的经验;另一方面,扎根中国大地,研究中国问题,服务中国公共管理实践,从中国公共管理中汲取营养。清华公管学院创办了若干公共政策研究中心,直接服务于中国公共政策实践。同时,还成立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中心,把中国公共管理创新的鲜活实践转换为课堂教学案例。此外,学院还创办了高级公共管理专业硕士项目,以满足全国各地公共管理骨干人才的需求。2006年,在全国首批MPA试办院校评估中并列第一名。
从2007年开始,为了适应中国对外交往及合作日益扩大,在全球治理中作用逐渐加强的新形势,清华公管学院先后设立面向全球招生的全英文硕士项目,国际发展公共管理硕士(MID)和国际公共管理硕士(IMPA)(援外项目),正式打开了清华MPA教育的国际化和多元化进程。2013年,清华MPA项目成为美国之外全球首个通过全球公共管理院校联合会(NASPAA)认证的公共管理硕士(MPA)学位项目,确立了中国MPA教育在国际MPA教育中的重要地位,也标志着清华MPA教育国际化水平的全面提升。近几年,学院先后增加了两年制的国际发展与治理(MID-G)援外硕士项目、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公共管理硕士(IMPA-BRI)项目,EMPA香港政务人才项目等一系列人才培养的新项目。
2012年以来,清华MPA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,在总结以往10年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,我们重新构建了以价值塑造、能力培养、知识传授为核心的“三位一体”的公共管理专业课程体系,突出价值塑造和引导作用,根据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专业化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,实现MPA教育跨越式发展和内涵式高质量提升。与此同时,清华还积极探索办学合作的新模式,与日内瓦大学合作设立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双硕士学位项目(MPP-SDG)及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设立PPP领域的MPA+EMBA(PPP)项目。这些项目的开展,加强了清华MPA教育在国内外公共管理教育领域的竞争力,拓宽了目标群体的选择渠道,服务了全球发展对公共管理教育的需求,提升了清华大学的国际化教育水平。
必须紧跟国家治理现代化步伐——一流MPA教育这样办学
在将近20年的办学历程中,我们从兄弟院校和国际同行中学到了很多。同时,在与政府部门和相关公共机构的交流过程中,我们也